日前,桂林市人民政府印發了《桂林市露天開采礦山(砂石土)采礦權出讓管理規定》(以下簡稱《管理規定》),分別對砂石土種類、生產規模、采礦權出讓的招標拍賣掛牌等內容作出明確規定,進一步規范露天開采礦山(砂石土)采礦權出讓管理,有序促進開發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
《管理規定》指出,桂林露天開采的礦山(砂石土)主要包括建筑石料用灰巖,水泥用灰巖,建筑用花崗巖、砂、白云巖、大理巖、輝綠巖、砂巖,水泥用粘土,磚瓦用砂、砂巖、頁巖等十二個礦種。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本市行政區域內儲量規模為中型的砂石土礦采礦權出讓和重點區域內(靈川縣、陽朔縣、臨桂區、象山區、秀峰區、疊彩區、高新區七星區、雁山區,下同)建筑石料用礦產采礦權出讓;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儲量規模為小型的砂石土礦采礦權出讓。新設的砂石土礦采礦權要采用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對不符合現行規劃的已設砂石土礦采礦權,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依法予以注銷;對符合現行規劃和延續條件的已設砂石土礦采礦權,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依法辦理延續登記手續。
《管理規定》明確,重點區域內建筑石料用灰巖采石場年生產規模必須達到五十萬噸以上,其他建筑石料用采石場年生產規模必須達到十萬噸以上。采礦權出讓必須符合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以及其他相關規劃,同時符合采礦權出讓計劃的規定。采礦權出讓前應當由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會同公安、環保、林業、旅游發展、安全監管、規劃、漓江風景名勝區管理等有關部門進行實地踏勘,充分論證并出具書面意見,經部門一致同意后方可依法組織實施。凡符合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的采礦權,原則上要實行凈礦出讓。采礦權出讓前,屬地人民政府應當對礦區范圍內的土地、青苗及地上附著物等進行統一征收、租用或者遷移補償,并簽訂補償協議,支付全部費用,確保采礦權出讓后礦山能夠順利投產。
《管理規定》強調,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在完成擬出讓采礦權《儲量報告》《開發利用方案》編制和價款評估等前期工作后,按照規定委托有采礦權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國家產業政策等綜合因素決定招標標底、拍賣掛牌起始價及底價。采礦權招標標底、拍賣掛牌起始價及底價由采礦權評估價款和相關成本費用兩部分組成。相關成本費用包含測量費、報告(方案)編制費和評估費,在采礦權出讓價款中列支。在招標拍賣掛牌活動結束前,招標標底、拍賣掛牌底價必須保密且不得變更。采礦權出讓的招標拍賣掛牌活動,依照《國土資源部關于印發<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03〕197號)的有關規定執行。
《管理規定》要求,采礦權人取得采礦許可證后,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礦山建設。建筑石料用礦產采礦權人在取得采礦許可證后,應當按照《桂林市建筑石料用采石場建設和生產運營管理暫行規定》的有關要求進行礦山建設。礦山建設完成并通過公安、國土資源、環保、安全監管等有關部門驗收后,方可投入生產。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粉體技術網官方微信(粉體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