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7年7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示范區享受國家四項優惠政策,主要從五大措施入手加快制造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中國制造2025”城市(城市群)試點示范工作,目前已批復寧波、泉州、沈陽、長春、武漢、吳忠、青島、成都、贛州、廣州、合肥、湖州等12個城市和蘇南五市、珠江西岸六市一區、長株潭衡、鄭洛新等4個城市群。
一、國家主要措施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是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加快工業產品生產許可準入制度改革,支持示范區出臺制造業和信息產業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經批準可將省級相關投資審批、外資管理、經貿合作等權限下放至示范區。全面實行企業“多證合一”。
二是積極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集群發展搭建平臺,統籌用好各類政府資金和產業基金,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先進制造。實施普惠金融服務,國有商業銀行已經成立的普惠金融事業部要著力在示范區探索積累經驗。實行市場主體信用評價與稅收便利服務掛鉤。國有科技企業可對企業重要技術和管理人員實施股權等激勵。
三是在安排新增工業用地時對示范區適當傾斜,支持利用老舊工業和商業設施等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眾創空間。
四是鼓勵對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給予創業補貼。允許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兼職,推廣海外人才優惠便利政策。
五是深化制造業創新發展中外合作,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裝備。
二、優惠政策主要聚焦于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簡政放權,在示范區內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
二是財稅金融支持,支持示范區大力促進創新創業,強化企業股權激勵,探索實行信用評價與稅收便利服務掛鉤制度等政策。
三是土地供應保障,包括對示范區年度新增工業用地指標給予適度傾斜等政策。
四是人才培養引進,支持示范區拓展人才雙向流動機制、開展創業補貼試點、支持海外人才回國創業等。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張峰強調,示范區的創建主體是地方,工信部將會同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加強支持和引導,使示范區更好地發揮示范引領的作用,帶動其他地區加快制造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資料來源:中國工業報、新華社、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粉體技術網官方微信(粉體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