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為人類文明的基石之一,從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從電氣時代到信息化時代,人類文明的每一次深刻變革都離不開對材料的創新。隨著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發展,高端制造升級的過程中也伴隨著材料體系的升級。
作為我國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產業,新材料產業連續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并有望在今年總產值突破10萬億元大關,在AI、人形機器人、綠色能源、制造業升級等背景下,我國新材料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有望突破10萬億元規模,我國新材料產業市場前景廣闊
新材料產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作為我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新材料產業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并對未來發展有巨大影響的高技術產業。
中國新材料行業從跟隨到引領全球,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2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從4.5萬億元增長至6.7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2%;2023年總產值達7.9萬億元;2024年產業總產值超過8萬億元,連續1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25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有望突破10萬億元大關。
長江證券化工行業首席分析師馬太表示,2023年,全球新材料產業產值已達7.2萬億美元,并形成了三級競爭梯隊:
第一梯隊是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在經濟實力、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占據絕對優勢,代表公司包括美國陶氏化學、德國巴斯夫、美國??松梨?、日本三菱化學等。
第二梯隊是中國、韓國、俄羅斯等國,新材料產業處在快速發展時期,代表公司包括中國萬華化學、韓國三星等。
第三梯隊則是巴西、印度等國家。
展望未來,隨著下游新能源、信息產業、航空航天、軍工等新興產業快速崛起,傳統消費領域如汽車、家電、工業、電子電器、醫療等實現消費升級、技術革新,新材料增長的驅動力豐富多元,發展勢頭迅猛。2025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有望達到10萬億元規模,市場前景廣闊。
市場需求不斷增長,新材料產業迎來大發展機遇
近年來,全球貿易摩擦不斷,中美貿易摩擦、美國斷供華為5G芯片、杜邦斷供光刻膠、俄烏沖突、印巴沖突等事件相繼出現。
材料是實體消費基礎和支撐產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國際關系越發復雜,我國更加強調產業安全,突出材料自主可控。
從AI到機器人,從光伏到低空經濟,中國新材料產業正從“規模領先”邁向“技術領先”。這場材料革命不僅是產業的升級,更是國家競爭力的重塑。當全球爭奪“元素話語權”時,中國已悄然占據先機——未來十年的科技競爭,或許就藏在這些“看不見的材料”里。
對于企業而言,要在新材料產業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突圍路徑。
這場材料革命不僅將重塑各個產業的格局,更將重塑人類文明的未來。新材料的應用將使能源更加清潔高效,交通更加便捷環保,醫療更加精準智能,生活更加舒適便捷。隨著新材料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應用的不斷拓展,人類社會將朝著更加可持續、更加智能化、更加高質量的方向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新材料產業的推動下,人類文明將迎來一個新的輝煌時代。
資料來源:中國基金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