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從江西省科技廳獲悉,由江西理工大學牽頭完成的江西省重點研發專項“低品位鋰云母礦清潔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經過3年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該項目在鋰礦石智能分選、鋰云母浮選藥劑和新工藝、伴生鉭鈮錫和共生銣銫資源綜合回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據了解,該項目聯合宜春時代新能源資源有限公司、贛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實施,主要針對鋰云母礦入選品位低、分選效果差,伴生鉭鈮資源利用水平低,長石精礦雜質高、品質低,冶煉尾渣存量大、利用率低等系列重大共性問題,開展低品位鋰云母礦清潔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
“項目研制了一套硬巖型鋰礦高效智能識別預選拋廢裝備,在系統研究宜春特色鋰云母礦工藝礦物學的基礎上,研發了粗粒鋰云母捕收劑、微細粒鋰云母捕收劑,與原有鋰云母礦浮選生產工藝相比,新藥劑用量降低12%;開發了鋰云母短流程高效浮選分離技術,回收率提升至75%以上。”江西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羅仙平介紹,不僅如此,項目還研發了一套綜合回收特色鋰云母礦伴生鉭鈮錫資源的立式離心分選機,開發了離心—搖床多場組合富集回收鉭鈮錫技術,實現了微細粒鉭鈮錫礦物的高效綜合回收。開發了長石粉兩段強磁-離心強化深度除鐵技術,獲得了含Fe0.010%的低鐵長石粉;開發了陰陽離子組合捕收劑與長石石英無氟無酸浮選分離新工藝,獲得了高品質長石精礦和石英精礦。研發了碳酸鋰尾渣鋰銣銫同步提取技術、鋰云母冶煉渣制備地聚合物和人造砂關鍵技術,為鋰渣綜合回收利用提供了新路徑。
以項目開發的原礦脫泥后直接浮選鋰云母新工藝為建廠設計依據,2023年8月,宜春時代新能源資源有限公司建成了3300萬噸/年鋰云母選礦廠示范工程,該示范工程流程短、裝備先進,連續生產穩定運行一年多,技術指標先進,較宜春原有礦業企業生產線節能降耗20%以上。“項目開發的相關技術推廣應用于多家硬巖型鋰礦開發企業,引領了宜春地區鋰云母選礦技術發展。”江西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劉子帥說。
據悉,項目系列研究成果及示范工程的成功實施,對提高鋰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推動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