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制定出臺了加快推進鈣基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將圍繞石灰石資源一體化開發,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綜合競爭力,加快推進鈣基新材料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全面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鈣基新材料產業示范基地和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意見》明確,力爭到2030年,全縣鈣基新材料產業集群實現產值300億元以上,培育規上企業100家以上,營收10億元以上重點企業10家以上,實現產業鏈后端高附加值占產品總產值比重超50%;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達20家以上,創建10個以上市級創新平臺,建成華東理工大學超細粉末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培育10個省級以上綠色工廠和一批智改數轉標桿企業,建成鈣基新材料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行業級)并投入運營。
《意見》提出,規劃引領,推動產業系統化發展;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智改數轉,推動產業智能化發展;清潔生產,推動產業綠色化發展;強鏈補鏈,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和科學規劃產業功能分區,加強資源勘查和原料保供,加強行業規范體系建設,強化產業科技支撐,鼓勵企業科技研發,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支持企業“智改數轉”,提升綠色制造水平,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進產業生態建設等五項十條舉措。
曹溪礦山片區重點保障鈣基新材料原料供應,重鈣集聚區重點發展重鈣粉體、功能性母料,輕鈣區重點發展功能性粉體新材料、健康無機涂料、高分子新材料、膠黏劑等板塊;南巖片區重點發展高性能塑料管材及型材系列產品、鈣基汽車、電器塑料制品等;開展石灰巖礦產資源勘查,適時將優質鈣石資源推向市場,以市場化方式保障優質礦石原料的穩定供應。推動海螺一礦、二礦建設三維可視化數字礦山,對不同品級礦石進行動態資源監測,推行礦石分等分級利用。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行業準入、礦石供應、生產規模、工藝設備、能耗標準、產品質量、畝均效益、環保安全等方面研究制定相應規范標準和管理制度;嚴格規范資源開采、產品生產和運輸等環節中產生的廢水、廢氣、粉塵等污染物排放,加強固體廢物的分類收集、處置和綜合利用;嚴格規范礦山開采、生態修復及監管要求。
設立弋陽縣鈣基新材料產業專家顧問團,建立鈣基新材料“產學研”聯盟機制,對企業與高校院所、科研機構進行專利技術轉讓,并實現產業化成果轉化的,按實際發生專利技術交易額的20%給予獎勵。對新獲批的市級、省級、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中試平臺、概念論證中心、科技型企業孵化器、博士后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等各類技術創新平臺載體,對應給予10萬元、50萬元、200萬元的獎勵。對企業自主申報授權的發明專利,給予5萬元/個的專利轉化運用資金,高價值專利組合給予10萬元/個的專利轉化運用資金;鼓勵企業發起或參與鈣基新材料標準制定,主導或參與制定鈣基新材料細分領域的國際、國家、行業標準的企業,經認定后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20萬元的獎勵。
對與國家級專業科研機構合作成立新型研發機構,并實體化運作的,給予五年每年100萬元資金補助。設立200萬元的弋陽縣鈣基新材料產業科技專項計劃,對企業聯合大學、科研院所開展的科研項目進行補助,單個項目最高補助30萬元;對“揭榜掛帥”項目,按榜單金額的20%給予補助,最高補助80萬元;對開展鈣基新材料關鍵技術研發的企業,且年度實際研發投入經費500萬元以上的,經認定,按最高不超過上一年度研發投入費用的10%給予獎勵,單個企業獎勵金額最高200萬元。支持范圍為功能性塑料母粒及型材系列產品、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制品、食飼醫藥級碳酸鈣系列產品、系列重質碳酸鈣粉體、高品質沉淀碳酸鈣、綠色涂料系列產品、高性能塑料管材、膠黏劑等系列產品開發所涉及的新產品、新設備、新技術以及保障礦石分等分級高質量供應、礦石雜質金屬去除工藝等關鍵技術研究。
全面落實省、市、縣三級人才激勵政策,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建立和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激勵機制。鼓勵縣內鈣基新材料行業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強與中南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上海大學、南昌大學、上饒師范學院等開展深入合作,著力培養區內高層次研發人才和團隊。按照“請進來、走出去”的思路,與全國知名高校及培訓機構合作,加強企業負責人、高管綜合素質培訓,不斷提升戰略決策和經營管理能力。聯合上饒師范學院、弋陽中專等院校開展產業人才培訓,不斷提高工程技術人才和產業工人技術水平。支持上饒師范學院設置高分子材料等與鈣基新材料相關的學科專業,培養高端專業人才。
規劃建設鈣基新材料工業互聯網平臺,整合鈣基新材料產業鏈、供應鏈數據,建立健全鈣基新材料產業數字化公共服務體系。引導企業進行全面、系統、整體的數字化轉型規劃布局,從研發、設計、生產、質控、倉儲、物流、銷售、售后等環節形成數據閉環,實現各環節的數據整合、分析、利用,推動生產經營全流程的數據化。實施節能減排改造行動,引導企業應用先進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支持企業加大投入進行技改,對于制造業領域技術改造類項目,以先進設備更新、數字化轉型、綠色裝備推廣、本質安全水平提升等為目的的設備更新投資活動,且項目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低于2000萬元(含稅)、新購置設備單臺(套)價格不低于5萬元(含稅價)、設備價格之和不低于500萬元(含稅價)的設備更新項目,按實際發生的新購置設備投資額的3%予以補助,單個項目最高補助100萬元。對當年獲批國家領航級智能工廠、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省級先進級智能工廠、市級基礎級智能工廠的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10萬元獎勵。
以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為主要內容,逐步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技術,加大重點耗能工序和設備的節能改造,進一步降低能耗強度。支持重點用能單位建立能源管控中心和能耗在線監測系統,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鼓勵支持企業引進先進工藝、技術、裝備和環保設施,強化對鈣基新材料資源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引導企業對生產中產生的粉塵、廢水、廢渣等進行回收利用,實現變廢為寶,構建循環經濟鏈。鼓勵碳酸鈣企業使用。對獲得國家、省級、市級能效“領跑者”(行業能耗標桿企業)、綠色工廠(含節水型企業)、綠色設計產品、綠色供應鏈等稱號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元、20萬元和5萬元的獎勵。對項目通過國家、省級、市級清潔生產驗收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元、20萬元和5萬元的獎勵扶持。
引進和培育一批聚焦主業、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和安全管理水平先進、資源整合能力強、能夠引領行業發展的“鏈主”企業和龍頭企業。對經省科技廳首次認定為獨角獸企業、科技型領軍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領軍入庫企業)、種子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潛在瞪羚企業,分別獎勵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10萬元、5萬元。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市級創新型中小企業等企業,一次性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20萬元、5萬元、5000元獎勵。
加快實施產業鏈供應鏈的深度融合,大力推進下游延伸產業,加快補充超細鈣、活性鈣、納米鈣、功能性母粒等中間原料生產加工,重點發展環保涂料、密封材料、食飼醫藥級碳酸鈣、可降解塑料等下游終端產品。適時完善礦產開采、粉體制備等鈣基新材料專用設備配套服務產業。加大本土品牌培育力度,促進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品牌協調發展。
《意見》還提出了強化組織領導、要素保障、責任落實三方面保障措施。成立了弋陽縣鈣基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進一步加強鈣基新材料產業園平臺建設、企業服務以及項目入園管理等方面工作協調及執行能力。
資料來源:中國化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