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產品的三大基礎原料為塑性原料、瘠性原料和熔劑原料,其中塑性原料主要是黏土類礦物原料,以高嶺土為主。
我國陶瓷用高嶺土的分布較廣,產量規模較大的僅少數幾個地區,生產企業眾多,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國內陶瓷用高嶺土產量規模較大且產品質量較穩定的礦區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廣西、廣東、云南、湖南等地。
多年來,福建的高嶺土產量位居全國前列,福建以及附近省份廣東、江西是我國陶瓷等產業聚集區,成熟的產業鏈形成上下游產業的良性互動。
1、陶瓷用高嶺土原礦產品市場競爭格局
高品質陶瓷用高嶺土資源比較稀缺??傮w來看,一方面,由于我國高嶺土資源稟賦和分布特點,生產企業數量眾多、規?;蛔?,行業集中度較低。另一方面,我國陶瓷用高嶺土總體產品品位較低、產品質量波動較大,優質高嶺土資源比較稀缺,不斷尋求并儲備優質高嶺土也成為下游陶瓷材料企業保持競爭力的戰略重點。
因此,在陶瓷用高嶺土市場中,低品質產品競爭激烈,存在供給過?,F象,優勢企業通過配礦、除鐵等工藝創新保持產品品質穩定,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2、陶瓷用高嶺土精礦產品市場競爭格局
與原礦相比,高嶺土精礦產品的市場競爭格局呈現出參與主體更為多元化的特征。陶瓷用高嶺土產業鏈大致為“高嶺土原礦-精礦-瓷泥-陶瓷制品”,其中,瓷泥為生產陶瓷坯體的中間產品,由高嶺土及其他多種原材料配比而成。瓷泥企業、陶瓷企業內部一般設有精礦生產車間,形成了部分自加工、部分外購的模式。
因此,高嶺土精礦產品在產業鏈中的供應主體包括了高嶺土開采企業、外購原礦生產精礦的企業、瓷泥企業以及陶瓷企業,呈現多元化特征,目前行業內單個企業的精礦產能整體上規模不大。
精礦產品市場以加工技術和品質為關鍵的競爭要素。主要加工技術包括除鐵技術、磨剝技術以及配礦技術等,通過除鐵提高高嶺土產品的白度,發展磨剝技術優化高嶺土的粒度,通過配礦提升高嶺土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在市場需求向中高品位發展及優質高嶺土資源逐漸減少的背景下,我國高嶺土加工技術快速發展,企業更加重視技術和品質競爭。
資料來源:龍高股份半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