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東南州石英砂資源豐富,占全省的66%,主要分布在凱里、丹寨等8個縣(市),遠景儲量10億噸。
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提出貴州“打造全國重要的資源精深加工基地”,黔東南州按照“揚優勢、強產業”的要求,充分發揮全州資源稟賦,用好“橋頭堡”政策,把礦產資源精深加工產業定為5大主導產業之一,積極探索“富礦精開”,通過精準勘探、優化扶持、產業鏈延伸,在精深加工、精細開發上精準發力。
其中,重點在凱里市爐碧經濟開發區發展玻璃制造產業,打造玻璃制造產業聚集區;重點在丹寨金鐘經開區發展精品石英砂、多晶硅、單晶硅等加工制造產業,打造硅系材料產業聚集區,推動礦產資源精深加工產業向規?;?、集約化、綠色化轉型發展。
在凱里市爐碧經濟開發區,玻璃制造業發展迅猛,園區內的玻璃制造企業不斷傳來好消息。2023年12月,黔玻永太日產1250噸光伏玻璃生產線項目點火試產;海生玻璃2×700噸/日浮法玻璃加工項目(單線)點火烘爐。今年2月,凱榮玻璃有限公司日熔化600噸低輻射在線鍍膜玻璃生產線順利點火。初步形成以黔玻永太、海生玻璃、凱榮玻璃為龍頭的省內玻璃“原材料采選—玻璃生產—玻璃精深加工—光伏組件”完整的產業鏈基礎。2023年,爐碧經濟開發區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70.59億元,同比增長8.41%。
“園區深挖玻璃產業上下游資源,通過招引汽車玻璃、光伏玻璃、電子玻璃、建筑玻璃等新材料項目,實現從生產普通平板玻璃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玻璃產品轉變。”爐碧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勝林表示,園區將繼續圍繞石英砂優勢資源,堅持“富礦精開”,推動產業園向西南地區最大的玻璃生產加工產業基地邁進。屆時,園區綠色發展、對外開放、科技創新等指標將達到國家級經開區創建標準。
走進丹寨縣金鐘經濟開發區,塔吊林立、吊臂揮舞,硅基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拔地而起。
丹寨縣石英砂資源富集,發展空間大、前景好,硅基新材料產業園項目的引進將有力加快全州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石英砂精加工產業集聚步伐,同時提升產業發展層次、促進全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悉,丹寨縣硅基新材料產業園項目總投資35.5億元,總占地面積約1100畝,將建設6條石英砂生產線、4條光伏石英砂生產線、30條熔融硅微粉生產線、50條球形硅微粉生產線等。項目全部投產生產后每年度銷售收入達到52億元以上,實繳稅收3.5億元以上,預計解決就業崗位800個以上。
一塊石英巖礦,成就一方產業;一個硅系材料產業,撬動百億產值。黔東南州立足資源稟賦,把黔東南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競逐新型工業化賽道,打造產業高地的發展路徑清晰可見。以產業鏈為紐帶,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之路也越走越穩。
下一步,黔東南州將持續抓好硅精深加工產業規劃布局、資源統籌利用,堅持“富礦精開”資源精用,提高礦產資源就地加工轉化率,引導企業提高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聚焦主導產業,集中優勢資源,圍繞硅精深加工產業等制定產業招商,制作產業招商“一圖三清單”,并圍繞龍頭企業開展上下游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形成集群發展。同時,通過強化用地保障,確保項目用地;加快園區平臺建設,推動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完善;抓企業服務提質增效,提供“一站式”服務,切實推動服務企業項目落地落實。
資料來源:黔東南微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