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SiO2引入聚合物中,制備而成的納米復合材料在力學性能、熱學、光學、電學等方面都表現出優異的性能。此外,SiO2與聚合物能夠產生協同效應,賦予復合材料新的性能,因而在多功能材料的方向具有巨大的潛力。
1、涂料和涂層
聚合物成膜性能好,SiO2的加入賦予其優異的熱穩定性和力學性能。此外,通過不同的工藝還可以制備高性能與多功能的涂層。
Park等將疏水SiO2噴涂在聚氨酯(PU)-丙烯酸酯(PUA)膜表面,制備出用于輥對輥或輥對板系統的超疏水涂層,接觸角達到150°,透光率高,適用于連續性生產。此外,還可利用紫外光照射系統將PDMS基底圖案轉移至PU-PUA薄膜。
SiO2熱穩定性高,可用于制備阻燃性復合材料。Jiang等將中空介孔SiO2(HM-SiO2),殼聚糖(CS)和磷酸化纖維素(PCL)為原料,通過層層自組裝法引入環氧樹脂(EP)中,制備出一種環保型阻燃劑。結果表明,HM-SiO2帶有Si、P、S等阻燃元素,與CS、PCL協同賦予了EP優異的阻燃性能。阻燃物質在燃燒后會在EP表面形成致密的炭層,物理阻隔了氧氣與易燃物的接觸、復合材料在內部的流動,以及熱量的傳遞。按此思路可制備如超疏水與阻燃相結合等多功能納米復合材料。
同理,以負載緩蝕劑的SiO2為填料涂層附著在金屬表面,能屏蔽外界環境造成的腐蝕因素影響。當涂層產生缺陷時,緩蝕劑釋放到相應的位置進行交聯完成修復。Shchukina等以介孔SiO2為納米容器,負載緩蝕劑8-羥基喹啉,并將其加入聚環氧涂料中。結果表明,當物品發生腐蝕時,涂層周圍的pH值發生變化,SiO2中緩釋劑開始溶解并到相應的位置釋放,僅需質量分數為2%的緩蝕劑就能發揮很好的效果。
2、生物醫學
SiO2對細胞無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醫學領域常用于藥物釋控、靶向治療、檢測等。
較之其他多孔材料,SiO2孔徑大小可調,操作簡單,這為用于藥物緩釋的載體結構設計提供了更大的空間。POPOVA等將磺胺嘧啶以濕浸漬法方式分別負載到氨基功能化的球形MCM-41和納米級SBA-15SiO2中,使用2種不同的聚丙烯酸樹脂修飾后作為一種載藥復合體系。結果表明,納米復合物載藥體系釋藥速率低于未修飾的SiO2,在pH值為1.2時不釋放藥物,而在pH值為6.8時,能夠成功在靶位釋放出負載的藥物。這歸因于對pH值非常敏感,包裹在外的2層聚合物,可與SiO2配合進一步減緩釋放藥的速度。
Timin等將磁化的SiO2與聚合物胍聚合,利用新型膽紅素誘導熒光蛋白UnaG功能化修飾制備復合材料,當在溶液中監測到膽紅素時,復合顆??砂l出熒光,用于肝功能的臨床診斷。
一般醫學成像基于磁共振成像,Li等在具有微孔結構的藥物聚合物外,包裹一層摻雜氧化鐵的SiO2無機殼。此載藥體系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pH值為7.4時,膜通道中顯示出超低的釋藥速率,防止損傷正常的細胞,基本不產生副作用。隨著酸性增強,載藥體系在磁性靶向作用下到達癌細胞靶位,無機外殼上的氧化鐵被溶解,外殼氣孔打開并釋放藥物,直至無機殼破碎;這些結果表明,該載藥體系實現了體內的靶向治療,同時并表現出良好的體外磁共振成像能力,以便觀察藥物釋放的區域。
3、環境
SiO2納米復合材料對環境的貢獻主要體現在重金屬的吸附方面。SiO2具有高比表面積,吸附性能強的特點,但官能團單一,因此將SiO2功能化是擴大應用范圍且可行的途徑。
Plohl等以Cu2+水溶液為模型,制備一種具有核殼結構的磁性納米SiO2粒子(MNPs)吸附劑,探討該吸附劑對Cu2+的吸附機理。結果發現,吸附劑對Cu2+的最大吸附量達143mg/g,并且可循環使用。其中,NH/NH2在吸附行為中提供電子,使Cu2+價態降低。此類吸附劑非常適用于污泥這種環境條件,具有高效、環保的特點。靈活使用不同的聚合物對SiO2進行改性,能針對性提高SiO2復合材料對某類重金屬的吸附性。
SiO2復合膜在油水分離領域也有著重要的地位,通過使用親水疏油(或親油疏水)的SiO2來提高膜對水(或油)分子的吸附和溶解,以阻礙油(或水)分子通過膜,實現油水分離。分離效率與膜材料的孔大小相關,Cao等將改性的聚氨酯與疏水性的SiO2噴涂于銅網上,簡單制備一種耐高溫(近100℃)的油水分離膜,用于分離油類物質。結果表明,該銅網對煤油具有很高的分離效率,最高可達99.3%,并且在循環使用幾十次后依然保持良好的油水分離效果。
4、包裝
SiO2/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或以涂層的形式增強傳統包裝的阻隔性能,或以本身作為包裝材料,尤其在水蒸氣阻隔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現,該特性無疑有利于食品保鮮。Ibrahim等為了改善傳統包裝紙對氣體、濕氣和蒸汽敏感的缺點,將制備的聚苯乙烯(PS)/SiO2用以粗化包裝紙表面纖維。結果表明,包裝紙防水性能在SiO2質量分數為4%時最佳,且力學性能得到提高,含水率下降。超薄的疏水涂層沉積于纖維基質,一方面堵塞了氣孔和孔隙,另一方面在表面作為屏障阻止了纖維對水分子的接觸,從而使包裝紙具有疏水特性。
Beatriz等開發了一種活性包裝薄膜,以介孔SiO2(MCM-41)作為丁香酚的封裝容器,并通過靜電紡絲法引入聚(3-羥基丁酸酯-co-3-羥基戊酸酯)(PHBV)。結果表明,薄膜的耐熱性、機械強度以及對檸檬烯和水蒸氣的阻隔性都有提高,具有長期抑菌的性能。此時SiO2不僅僅是作為填料增強薄膜的性能,還能作為容器來降低薄膜中抑菌劑的釋放,延長貨架期,保護食品的安全。
SiO2本身無毒無味,能夠彌補環境友好型包裝在理化性質方面的不足,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Horst等通過溶膠凝膠法制備摻雜SiO2的可降解淀粉膜,結果表明,此類無機-有機雜化膜的力學性能、光學性能和勢壘性能都得到了增強,雖然其所用方法仍需要改進,但同時也展現出SiO2在硬質可降解包裝材料方面的發展潛力。
資料來源:《馮春妮,劉鎏,胡馳,等.二氧化硅/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進展[J].包裝工程,2021,42(03):78-86》,由【粉體技術網】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粉體技術網官方微信(粉體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