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碳酸鈣是一種重要的新型納米材料,在涂料、橡膠、造紙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制備不同類型的納米碳酸鈣顆粒一直是研究的重點。
目前,金屬鹽、有機酸、無機酸、聚乙烯醇、氨基酸、表面活性劑等常作為納米碳酸鈣的晶型控制劑,通過使用不同的晶型控制劑可以獲得尺寸、形貌、晶型不同的納米碳酸鈣顆粒,并且可以改變納米碳酸鈣顆粒的團聚情況,從而實現納米碳酸鈣的可控合成。
徐大瑛等通過碳化法合成納米碳酸鈣,分別以葡萄糖、蔗糖和可溶性淀粉作為晶型控制劑,詳細分析了無晶型控制劑和不同糖類物質的添加對反應過程中的電導率、pH變化的影響,結果表明:
?。?)向反應體系中加入質量分數相同的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均得到了比較規則的立方形方解石型納米碳酸鈣晶體,這可能是由于糖類結構中存在極性—OH基團,且分子中O具有孤對電子對,有較高的電負性,可以通過電荷匹配作用與Ca2+配位,抑制了納米碳酸鈣晶體的生長。
?。?)碳化反應開始前加入糖類添加劑可以促進成核反應,降低碳酸鈣晶核的表面能,使較小的晶核能夠穩定地存在,抑制了碳酸鈣晶核的聚集生長,生成了立方形的納米碳酸鈣顆粒。
?。?)用糖類作為晶型控制劑控制碳化過程,得到的產品具有相對良好的分散性。
資料來源:《徐大瑛,耿文娟,錢德全,等.幾種糖類物質對納米碳酸鈣結晶的影響[J].無機鹽工業,2021,53(11):77-80》,由【粉體技術網】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粉體技術網官方微信(粉體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