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棒石”素有“千用之土,萬土之王”的美譽,可廣泛應用于建材、化工、醫藥、食品等諸多領域,但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常被當作普通的“土”。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王愛勤研究員團隊,攻克了凹凸棒石棒晶束無損解離這一世界性難題,實現了礦物材料到納米材料的“華麗轉身”,讓凹凸棒石高值化利用成為可能。牟斌就是團隊中的重要一員,相關成果已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和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均排名第三。
2011年,28歲的牟斌從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畢業后加入了王愛勤團隊。他在博士階段主修功能高分子材料,加入團隊后積極轉型融入高端環保型黏土礦物納米雜化顏料的研發。“原來的學科積累與礦物材料研究相結合,形成了新的方向。”王愛勤稱贊牟斌在研究中肯動腦筋、想辦法,克服了許多關鍵科學技術問題。最終,在凹凸棒石添加量為60%時,團隊研發的納米鈷藍顏料與市售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成本降低40%,目前已與西北永新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首條1000噸/年鈷藍雜化顏料濕法生產線。同時,牟斌在利用凹凸棒石進行油脂脫色、吸附有機污染物的廢棄吸附劑再利用研究中也發揮了突出的作用,實現了重金屬污染土壤的高效治理,該技術路徑是團隊黏土礦物“源于自然、用于自然、融于自然”應用模式的具體體現。
“牟斌在我們團隊中勤奮努力,不斷地拓展新的視角。”窯街煤電每年產生堆積如山的油頁巖半焦固廢難以處置,主動找到蘭州化物所希望實現固廢資源化利用。王愛勤評價牟斌勇挑重擔,利用油頁巖半焦中的黏土礦物,從礦物材料視角開發的鐵紅納米雜化顏料和土壤改良用生物炭/黏土礦物復合材料即將投入產業化,目前正在建設5萬噸的生產線,該工作在去年省屬國有企業與科研院校技術成果研發承接轉化推進會上被推為院企合作的“點睛之筆”。
牟斌入選了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江蘇省“333”人才工程第三層次和隴原青年創新創業人才計劃。截至目前,發表SCI論文108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2余件,授權30件。
來源:蘭州日報 記者 何燕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粉體技術網官方微信(粉體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