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礦物學與成礦學重點實驗室何宏平課題組在高嶺石等粘土礦物之間的轉變機制上的研究獲得新發現。
研究顯示,粘土礦物的轉變機制存在固相轉變和溶解再結晶兩種轉變機制。固相轉變主要通過2:1型粘土礦物的層間域進行離子的重組或2:1型粘土礦物剝離一層四面體片轉變為1:1型粘土礦物。那么,是否存在1:1型粘土礦物向2:1型粘土礦物固相轉變的可能?研究這兩種類型粘土礦物的轉變過程可以為探討自然界粘土礦物不均勻分布提供新見解,從微觀角度解釋粘土礦物長不大的原因。
何宏平課題組以天然的1:1型粘土礦物高嶺石和埃洛石為起始物,添加Si源進行水熱反應,模擬自然界熱液地質過程,研究1:1型粘土礦物向2:1型粘土礦物轉變的可能性,并深入探討粘土礦物的轉變機制;運用礦物結構分析和礦物譜學分析研究等手段分析不同反應條件下生成產物的結構變化,進一步通過高分辨透射電鏡等觀察水熱產物的形貌結構特征,結合固體核磁表征結果獲得產物的配位特征,探討轉變的微觀機理。
資料來源:中國科學報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粉體技術網官方微信(粉體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