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辦、廳、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實施“項目提質增效年”的決策部署,省經信委制定了裝備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信息技術、食品、醫藥、輕工和紡織等八個新興制造業2015年行動計劃。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并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快項目建設。各地各部門要建立分類推進項目機制,開辟綠色通道,給予要素支持;要積極搭建銀企平臺,對符合條件的新興制造業項目,定期與金融部門對接、協調,落實資金,對戰略新興產業前期項目,積極向我省和國家投資基金推薦,爭取產業資金支持,推進項目早日落地建設。
二、開展跟蹤服務。設區市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切實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2015年12月底前各市要將本計劃中的項目建設和各項工作進展情況,以及編制的下一年度滾動項目庫計劃報送省經信委。
三、落實目標任務。設區市人民政府要將新興制造業工作納入政府工作重點,結合項目進度、存在問題制訂具體落實方案,進一步抓好目標任務落實,確保全年新興產業投資指標、產業發展指標等圓滿完成。
山西省裝備制造業2015年行動計劃
為加快做精做強我省裝備制造業,提升產業競爭力,特制定本計劃。
一、行動目標
把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作為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切入點,以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創新技術、園區基地為抓手,2015年,實施“1454”工程,即重點推進174個重點項目建設、幫扶40戶企業、攻關56個創新技術、加快40個園區(基地)建設,力爭全行業完成投資670億元,同比增長14%;實現銷售收入1750億元,同比增長12%。
二、行動重點
1.六大傳統裝備制造產業。加大對重點產業鏈有效投入,提高產業技術含量和裝備技術水平,推動煤機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重型機械、汽車、紡織機械、液壓行業等六大傳統裝備制造產業向高端化、規?;?、產業化方向發展。2015年重點攻關高可靠性采煤機及其關鍵技術、機車用600KW和1200KW永磁同步電機應用技術研究等18項關鍵技術;推進智奇輪軸型式實驗室、山西煤機整體搬遷項目、忻州通用煤機搬遷改造項目、長鋼鍛壓搬遷項目等58個重大項目建設,15個項目建成投產、試產。
2.六大潛力裝備制造產業。推動新能源汽車、煤層氣裝備、電力裝備、煤化工裝備、節能環保裝備、通用航空裝備等六大裝備制造行業發展,加快形成新的產業支撐。2015年重點攻關煤層氣壓裂與增產關鍵技術、2.0MW風電高速聯軸器國產化研制、HW19710T/HW19712T變速器優化等14項關鍵技術;重點推進成功汽車30萬輛新能源汽車、山西新能源汽車10萬輛新能源汽車、大運10萬輛新能源重型汽車、陽煤化機煤層氣深冷液化、儲存和輸送設備研發制造項目、江川國威無人機項目等58個重大項目建設,13個項目部分投產、試產。
3.五大特色裝備制造產業。突破一批基礎制造、高端制造工藝關鍵技術,使電子智能裝備、基礎工藝裝備、軍工民品裝備、材料深加工產品、農業機械裝備等五大裝備制造行業,在基礎技術研發、產品系列化發展、優化布局等方面升級換代,夯實裝備制造業發展基礎。2015年重點攻關高精度、高靈敏度自動組網智能化傳感器、球墨鑄件在消失模鑄造工藝中的應用、高強度鑄鋼件關鍵技術等24項關鍵技術;重點推進推進太重水下采油樹及水下作業機器人、太原風華新型顯示裝備研發與產業化項目、銀光華盛鎂業鎂合金汽車輪轂等58個重大項目建設,25個項目部分投產、試產。
三、行動措施
1.加強目標考核。將全省確定的2015年裝備制造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任務,分解下達到11個地市,并將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年度目標考核的內容,推動地市建立產業項目儲備庫,滾動推進、動態管理,為年度目標任務的落實提供支撐。列入本計劃中的項目實行動態管理,要跟蹤管理、扶持,直到項目建成投產;但對經多方努力,仍無法落實項目建設條件的項目要及時進行調整。(各市人民政府)
2.加大精準幫扶。圍繞40戶重點企業開展“進工地、解難題”等活動,進一步健全完善重大項目調度機制,定期調度、通報項目建設動態;開展精準幫扶活動、加大扶持服務等,建立政府、企業對口交流機制,落實國家和省促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利用省級專項資金、新興產業投資基金、國家重點專項,加大對裝備制造業項目支持。(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國土廳、省環保廳、各市政府)
3.加大首臺(套)支持。組織實施高端裝備首臺(套)推廣應用示范工程,鼓勵我省企業、省市重點工程大膽購買和使用本省企業研發生產的首臺(套)高端裝備。探索推進首臺(套)技術裝備及關鍵核心零部件保險補償機制。依托重大工程建設,實行政府采購和項目招投標優先政策,鼓勵裝備制造企業參與地方重點工程項目投標,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中標。(省財政廳、省發改委、省經信委)
4.加強平臺建設。全面落實我省裝備制造重大項目布局規劃意見;省、市定期組織開展銀企融資對接活動,對裝備制造企業全面實施“融資綠色通道”;支持符合條件的先進裝備制造企業通過股票、債券、票據等融資;搭建園區融資、質檢、信息共享、物流等公共服務平臺,對符合國家扶持方向的項目,優先向國家爭取服務業、大市場物流、倉儲、科技等方面的專項資金。(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金融辦、省科技廳、省人社廳)
5.營造良好環境。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在用地指標、能源消費總量指標、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等方面優先支持裝備制造項目;切實落實好減免稅、進出口、涉企收費管理、減輕企業負擔、大用戶與發電企業電力直接交易等政策;對符合相關要求的產品和服務納入政府采購目錄體系,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各市縣要加強與省級的功能互補和政策聯動;各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加強新技術、新產品和市場動態等信息的研究和服務。(省發改委、省環保廳、省國土廳、省經信委等)
山西省新材料產業2015年行動計劃
為加快推進我省新材料產業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行動目標
以新型金屬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四大領域為重點,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支撐,實施“4211”工程,即推進48項重點項目,培育21戶重點企業,攻關15項關鍵技術,打造17個重點基地,推進我省新材料產業發展。2015年全省新材料產業完成投資296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銷售收入1500億元,同比增長15%。
二、行動重點
1.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圍繞特殊鋼、鎂合金、鋁合金、銅合金、釹鐵硼永磁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耐火材料、煤系高嶺土、特種玻璃、新型建筑材料、新型纖維材料和納米材料等12個新材料重點領域,加快推進太鋼集團新建電站鍋爐用鎳基耐熱合金高技術產業化項目、襄垣中云芯材料有限公司20萬噸冷軋硅鋼項目、中條山有色金屬集團150萬噸/年多金屬捕集回收節能技術改造項目、陽煤集團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太原化工新材料園區項目等48個重點項目建設。
2.著力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我省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推進新材料產業基地向專業化、特色化方向發展。2015年重點支持太原特殊鋼產業基地、太原和運城兩大鎂合金材料產業基地、運城鋁合金材料產業基地、晉南銅合金材料產業基地,太原、運城兩大釹鐵硼永磁材料產業基地,晉北、晉東、晉中三大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陽泉和呂梁兩大新型耐火材料產業基地、忻州煤系高嶺土材料產業基地、呂梁特種玻璃產業基地,太原和大同兩大新型纖維材料產業基地,晉城納米材料產業基地等17個新材料基地建設,促進新材料產業有序、集聚發展。
3.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發揮大型企業集團在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方面的優勢,使省國有大企業集團成為推動我省新材料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支持新材料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加快培育一批生產專業化、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新材料產業中小企業群體。2015年,力爭使太鋼集團成為新材料產業銷售收入超800億元的企業,培育中條山有色集團、山西三維、陽煤太化新材料、藍星化工、山西合成橡膠、蘭花科創、宏特煤化工、金州化工、翔宇化工、青山化工、中云芯材料有限公司、銀光華盛鎂業、廣靈精華鎂業、中磁科技、太原雙塔剛玉、匯鏹磁材、晉投玄武巖、大同新成新材料、三元炭素、利虎玻璃等20戶新材料產業銷售收入超20億元的企業。
4.重點突破關鍵技術。依托太鋼集團,重點突破高速鐵路輪軸用鋼、電站鍋爐用鎳基耐熱合金、非晶合金帶材、MJ系列石墨纖維、超濾膜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依托陽煤昔陽化工,重點突破管材級氯化聚氯乙烯產業化關鍵技術;依托銀光鎂業,重點突破高性能鎂合金材料生產關鍵技術;依托晉西春雷,重點突破IC封裝用高性能銅合金帶、高熵合金靶材制備關鍵技術;依托山西宏特、三元炭素,重點突破瀝青基新型碳材料生產關鍵技術。2015年,在新材料領域重點突破15項關鍵技術,提高我省新材料產業核心競爭力。
三、行動措施
1.加強目標責任考核。將全省確定的2015年新材料產業固定資產投資任務,分解下達到11個市,并將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年度目標考核的內容;推動地市建立新材料產業項目儲備庫,為年度目標任務的落實提供支撐。列入本計劃中的項目實行動態管理,要跟蹤管理、扶持,直到項目建成投產。(各市人民政府)
2.建立產業統計體系。在現有產業統計體系的基礎上,完善我省新材料產業統計指標監測體系,按季度編印統計專報和監測手冊,為新材料行業和企業發展提供準確的服務信息。(省統計局)
3.拓寬產業融資渠道。將新材料產業納入我省新興產業基金支持范圍。搭建銀企對接平臺,推介我省新材料行業重點企業和項目。支持已上市新材料企業股權再融資;支持新材料企業通過股市、股權質押等多種方式融資。(省財政廳、省金融辦、省證監局)
4.大力推進軍民結合。積極探索軍民融合的市場化途徑,推動軍民共用材料技術的雙向轉移和輻射;促進軍民新材料技術在基礎研究、應用開發、生產采購等環節有機銜接,加快軍民共用新材料產業化、規?;l展;鼓勵優勢新材料企業積極參與軍工產品配套。(省國防科工辦)
5.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圍繞材料換代升級,建立若干技術創新聯盟和公共服務平臺,組織實施重點新材料關鍵技術研發、產業創新發展、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示范和創新能力建設等重大工程,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促進新材料產業全面發展。(省經信委、省科技廳)
6、積極創優發展環境。制定特殊鋼、鎂合金、銅合金、釹鐵硼等重點產業的重大項目布局意見。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在用地指標、污染物排放指標等方面優先支持新材料項目;切實落實好企業減負、大用戶直供電等政策;各市縣要加強與省級的功能互補和政策聯動;各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加強新技術、新產品和市場動態等信息的研究和服務。
?歡迎進入【粉體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