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usg7f"><big id="usg7f"></big></s>

        前端技術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技術 > 前端技術
         
        美國科學家組合單晶硅和鈣鈦礦制新型太陽能電池,效率或超35%
        來源:中國粉體技術網    更新時間:2015-03-30 09:59:46    瀏覽次數:
         
             (中國粉體技術網/班建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試制出了由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層疊而成的串聯結構的太陽能電池。雖然轉換效率還不夠高,只有13.7%,但雙方制定了轉換效率達到29%的目標,“最終還有可能超過35%”。如果目標得以實現,這有可能成為轉換效率高且制造成本低的太陽能電池。
          最近幾年,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性能顯著提高,2014年有報告稱轉換效率達到了20.1%。由于材料費低,制造工藝也簡單,因此將來有可能給太陽能電池市場帶來巨大影響。
          不過,對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而言,可用于發電的光波長區域稍偏向于短波長區。而對現在主流的太陽能電池——硅類太陽能電池而言,長波長的可見光和近紅外線更有助于發電。因此,研究人員之間普遍認為:將兩者組合起來,可以使用更廣泛波長的光和近紅外線,能實現效率遠超過現有硅類太陽能電池的太陽能電池。
          最早嘗試將兩者組合在一起的是MIT。MIT試制出了頂層單元采用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底層單元采用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的串聯結構的太陽能電池。
          據MIT介紹,以前也有將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和硅類太陽能電池簡單重疊的例子,但是分別導出電力。這次是第一次將兩種太陽能電池做成一個整體元件。
          不過,試制出的串聯結構的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只有13.7%。論文中指出,轉換效率低的原因是:(1)MIT等制作的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和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因元件優化不充分,各太陽能電池的單體性能都很低,(2)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中的電流特別小,整個元件的電流值有限等。關于(1),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單體的轉換效率為13.8%,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單體的轉換效率為13.5%。
          MIT認為此次試制的串聯結構太陽能電池還有發展空間:如果采用優化技術,使各太陽能電池達到最高效率,那么此次串聯結構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將達到29.0%。
          目前面臨的課題是: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作為主要材料之一使用鉛(Pb)以及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容易劣化、元件壽命較短。不過,最近的研發正在尋找Pb替代材料和改善壽命。

        ? 歡迎進入【粉體論壇】討論 
        \


         
        相關信息 更多>>
        我國鈣鈦礦型薄膜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率先突破10%2014-03-12
        鈣鈦礦氧化物可將硅基太陽能電池板的轉化效率提高50%2015-01-27
        美發明制備高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技術2015-03-19
        美國科學家組合單晶硅和鈣鈦礦制新型太陽能電池,效率或超35%2015-03-30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合成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單晶材料2015-07-02
        超大尺寸鈣鈦礦單晶或將改變光伏業2015-11-05
         
        我要評論

        人物訪談 更多>>

        企業動態 更多>>

        熱點綜述 更多>>

        自愉自愉自产国产91|性欧美VIDEOFREE护士动漫3D|无码办公室丝袜OL中文字幕|超频国产在线公开视频|亚洲国产人成自精在线尤物
        <s id="usg7f"><big id="usg7f"></bi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