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usg7f"><big id="usg7f"></big></s>

        技術進展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功能粉體 > 鈦白粉 > 技術進展
         
        二氧化鈦表面改性研究現狀
        來源:中國粉體技術網    更新時間:2014-07-02 09:15:10    瀏覽次數:
         
                (中國粉體技術網/杜高翔)二氧化鈦為一種白色固體或粉末狀的兩性氧化物,又稱鈦白?;瘜W式為TiO2,自然界存在的二氧化鈦有三種變體:金紅石、銳鈦礦,板鈦礦(如圖1所示)。其結構的區別在于是由Ti-O八面體通過共用頂點還是共棱組成骨架。在TiO2的3種結構中,金紅石型分布最廣,銳鈦礦結構的八面體畸變最大,但是比板鈦礦結構中的八面體對稱性高。構成銳鈦礦結構的八面體通過共頂點的方式連接成一張網,八面體層之間通過共邊的方式構成三維結構。具體的晶體結構見圖一。板鈦礦因其結構不穩定,是一種亞穩相,而極少被應用。
         \
        圖1  銳鈦礦型、金紅石型、板鈦礦型TiO2的晶型結構示意圖
                金紅石型TiO2是一種重要的寬禁帶半導體光電轉換材料,性能穩定。具有很高的分散光射線的本領、遮蓋力和著色力,還具有良好的紫外屏蔽作用,又可作為紫外線吸收劑,應用為防紫外材料。銳鈦礦型的結構不如金紅石型穩定,因此銳鈦礦型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是一種良好的光催化材料。
        1 二氧化鈦的表面性質
        1.1 表面超親水性
                研究認為在光照條件下,TiO2表面的超親水性起因于其表面結構的變化。在紫外光照射下,TiO2價帶電子被激發到導帶,電子和空穴向TiO2表面遷移,在表面生成電子空穴對,電子與Ti4+反應,空穴則與表面橋氧離子反應,分別形成正三價的鈦離子和氧空位。此時,空氣中的水解離吸附在氧空位中,成為化學吸附水(表面羥基),化學吸附水可進一步吸附空氣中的水分,形成物理吸附層。
        1.2 表面羥基
               相對于其它半導體半金屬材料的金屬氧化物,TiO2中Ti-O鍵的極性較大,表面吸附的水因極化發生解離,容易形成羥基。這種表面羥基可提高TiO2作為吸附劑及各種單體的性能,為表面改性提供方便。
        1.3 表面酸堿性
               TiO2在改性時常加入Al、Si、Zn等氧化物,Al或Si的氧化物單獨存在時無明顯的酸堿性,但與TiO2復合,則呈現強酸堿性,可以制備固體超酸。
        1.4 表面電性
                TiO2顆粒在液態(尤其是極性的)介質中因表面帶有電荷就會吸附相反的電荷而形成擴散雙電層,使顆粒有效直徑增加,當顆粒彼此接近時,因各具同性電荷而相斥,有利于分散體系的穩定。如經Al2O3包膜的TiO2表面具有正電荷,而用SiO2處理的TiO2帶負電荷。
        2 二氧化鈦的表面改性
               TiO2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對光散射力強、著色力高、遮蓋力大、白度好、消色力強、折射率高、化學惰性高,很好的電、熱性能,對人體無毒、無害。使其應用于眾多領域。未經處理的二氧化鈦因本身有很強的光化學活性,而在陽光特別是紫外線照射下,易發生失活、黃變,粉化等現象,影響其使用性能。另外,隨著顆粒的細化,一方面使其表面結構發生變化,減少了表面固體出現的靜電排斥現象,一方面羥基間的范德華力,氫鍵的產生使粉體間的排斥力變為引力,這樣使得TiO2顆粒間的團聚現象增強。所以二氧化鈦在使用前也需進行表面改性。
        2.1 無機表面改性
        2.1.1 無機化合物包覆
               無機包覆是無機氧化物改性的一種方法,可以使到達二氧化鈦粒子的紫外線減少,降低其對紫外線的吸收,同時使微粒表面的晶型發生改變,進而改變其電化學行為。這樣包覆物增加了光活性反應產物及反應物的擴散路徑,加大了電子-空穴對在未被捕獲前進行重新組合的可能性,因此,可以作為降低二氧化鈦光催化活性的一道有效屏障。它是將無機氧化物通過一定手段在其表面沉淀,形成包覆膜或核-殼復合顆粒。這樣形成的膜不僅僅是物理包覆,也形成了化學鍵,如Ti-O-Si等。以鋁包膜為例,在TiO2液溶中,加入可溶性鋁鹽Al2(SO4)3或NaAlO2,在均勻攪拌下用堿或酸中和至pH 9~10,使鋁在TiO2表面以Al(OH)3沉淀析出,其反應如下:
            Al2(SO4)3+6NaOH+(n-3)H2O=Al2O3nH2O↓+3Na2SO4
            2NaAlO2+H2SO4+(n-1)H2O=Al2O3nH2O↓+3Na2SO4
               反應中生成的氧化鋁水合物以沉淀形式均勻地包覆在二氧化鐵顆粒的表面成膜。膜的致密度與中和的速度有關。
               混合包覆又稱混合共沉淀包覆,是指在同一種酸性或堿性條件下,用中和法同時將二種以上包覆劑沉積到TiO2粒子表面。兩次包覆是指在一種條件下沉積一種以上包覆劑,然后在此條件或另一條件下,第二次再沉積一種以上包覆劑。
        2.1.2 離子摻雜法
               采用多價過渡金屬離子摻雜TiO2,可在TiO2晶格中引入缺陷位置,從而改變TiO2相應的能級結構。金屬離子不僅可以接受TiO2價帶上的激發電子,使其成為光生電子-空穴對的淺勢捕獲阱。同時,雜質金屬氧化物的帶隙能較小,可以吸收較大波長范圍內的光子,使得改性后的納米TiO2吸收光譜紅移,從而擴展了TiO2吸收光譜的范圍,使其在可見光下也能產生作用。在摻雜時還形成了摻雜能級,摻雜物在VB和CB之間形成t2g能級,不同摻雜物形成的t2g能級不同,由于摻雜物的d電子和CB(或VB)之間的電荷轉移,使波長較長、能量較小的光子能夠激發,吸收光譜紅移,提高光子的利用率,引起光催化劑對可見光的響應。所以綜上所述摻雜離子以不同機制共同作用,不僅提高了納米TiO2在紫外光下的催化效應,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在可見光下的光催化效應。
               劉紅等以鈦酸丁酯為原料,通過在母液中添加ZrOCl2,用溶膠-凝膠法制備了鋯改性納米TiO2光催化劑,對它們進行了物性分析測試并研究了它們的光催化活性,發現鋯改性納米TiO2光催化劑的光催化活性大大高于普通溶膠-凝膠法制備的未改性的納米二氧化鈦粉體的光催化活性。
        2.1.3 金屬沉積法
               當TiO2表面和金屬接觸時,載流子重新分布,電子從費米能級較高的n型半導體轉移到費米能級較低金屬,直到它們的費米能級相同,形成肖特基勢壘。肖特基勢壘可作為俘獲激發電子的有效陷阱,光生載流子被分離,從而抑制了電子和空穴的分離,提高光催化性能。
        2.1.4 強酸修飾
               強酸修飾法是利用HCl、HClO4、H2SO4等強酸修飾TiO2粒子,可影響表面電子結構,減少粒子表面Ti3+、吸附O2-和O-等表面態濃度,增強表面酸性,利于電子-空穴分離,最終提高光催化活性。蘇文悅等用H2SO4浸泡TiO2制成SO42-/TiO2固體超強酸,使表面酸強度增強,有利于導帶上光生電子向表面遷移,導致光生電子-空穴分離效果提高,使其光催化活性比純TiO2提高2~10倍。
        2.2 有機表面改性
               有機表面處理主要是通過有機表面處理劑在粉末粒子表面進行物理或化學吸附來完成的;或者是表面活性劑的極性基與極性的粉末粒子吸附,而活性劑的非極性部分向外,由于特殊的空間結構以及范德華力的作用,形成一層包覆膜。從而降低表面張力,提高二氧化鈦在各種介質中的分散性能。
        2.2.1 偶聯劑法
               偶聯劑是具有兩性結構的物質,其分子中的一部分官能團可與納米TiO2粉體表面的活性基團反應,形成強有力的化學鍵合,另一部分官能團可與有機高聚物發生某些化學反應或物理纏繞,使納米TiO2和有機介質產生特殊功能的“分子橋”,從而改善了納米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Shao等研究用硅烷偶聯劑改性納米TiO2,并通過FTIR、TEM等手段表征了改性產物的結構和改性后納米TiO2的分散性能,結果顯示偶聯劑與二氧化鈦表面發生化學偶聯反應,使二氧化鈦表面被偶聯劑包覆,從而使TiO2的改性產物在有機物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
        2.2.2 表面活性劑法
                由表面活性劑、助表面活性劑、碳氫化合物和電解質水溶液可組成透明、各向同性的熱力學穩定體系。改性過程是在微反應器中進行,反應物的一種增溶在水核內,另一種以溶液的形式與前者混合,水相反應物穿過微反應界面膜進入反應器中,與另一反應物作用,形成晶核并長大。最終產物為包覆有表面活性劑分子的粒子,其親水端與微粒表面的金屬原子相連,而有機碳鏈則向外伸長。
        2.2.3 有機聚合物包覆法
                聚合物包膜改性常用的方法是將聚合物溶解在適當的溶劑中,在加入納米TiO2后聚合物逐漸被吸附在其表面,排除溶液形成包膜。Chen等用超聲波技術制備了納米聚亞安酯/TiO2的納米復合材料,發現TiO2表面包覆一層聚合物,與水的接觸角增大。
               聚合物改性納米二氧化鈦,以達到很好的分散性的作用機理主要是聚合物大分子親水基團多點錨固在納米TiO2粒子表面,聚合物鏈外展形成空間位阻,阻止粒子團聚,另外聚合物大分子末端基團與TiO2粒子間產生一定的鍵連作用,增加了聚合物大分子與無機粒子之間結合的穩固性,從而提高了分散效果。
        2.2.4 光敏化法
                光敏化是延伸激發波長的一個途徑。利用光活性物質的強吸附作用,通過添加適當的光活性敏化劑,使其以物理或化學態吸附TiO2的表面,可見光下有較大的激發因子,可擴大激發波長范圍,增加光催化反應的效率。在選擇光敏化劑時只要其中的光活性物質激發態的電勢比TiO2導帶電勢更小,就可能使TiO2膜敏化。常用的光敏化劑主要有金屬釕的聯吡啶配合物系列、金屬鋨的聯吡啶配合物系列等。
        2.3 高能量表面處理法
               利用紫外線、紅外線、電暈放電、等離子體照射等對材料表面進行處理。但高能處理法表面改性需要較高的能量輸入設備,操作復雜,成本較高,不常使用。
        3 小結
               二氧化鈦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應用領域十分廣泛,當隨著其粒徑逐漸減小至納米級時,產生了普通級粒子所不具備的表面效應、小粒徑效應、量子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從而具有優越的紫外線屏蔽作用、顏色效應和光化學效應、磁性能、可延展性等。而要保證二氧化鈦在使用時這些特性能表現出來對其進行表面改性是必不可少的。在原有的研究基礎上,研發出通用性強的表面改性手段,使納米TiO2材料的力學、光學、熱學等方面的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歡迎進入【粉體論壇


        \
         
        相關信息 更多>>
        鈦白粉生產工藝概述2013-05-31
        硫酸法制備鈦白粉生產工藝流程2013-07-25
        氯化法制備鈦白粉生產工藝流程2013-07-30
        無機復合改性鈦白粉的制備與發展2013-08-16
        新環保政策下的硫酸法鈦白粉發展趨勢2013-12-04
        無機復合改性鈦白粉具有廣闊的市場潛力2014-01-29
         
        我要評論
        功能粉體
        鈦白粉
        氧化鐵顏料
        珠光云母
        白炭黑
        炭黑
        氧化鋁
        粉煤灰
        金屬硅
        氧化鋅
        碳化硅
        氮化硅
        硅灰
        氫氧化鋁
        鐵粉
        鋁粉
        銅粉
        鋅粉
        納米粉體
        其他粉體技術
        查看全部
        自愉自愉自产国产91|性欧美VIDEOFREE护士动漫3D|无码办公室丝袜OL中文字幕|超频国产在线公开视频|亚洲国产人成自精在线尤物
        <s id="usg7f"><big id="usg7f"></bi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