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首次提出——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與用途管制制度 |
來源:中國粉體技術網 更新時間:2013-11-18 11:41:31 瀏覽次數: |
|
|
(文章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剛剛公布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顯示,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將成為我國今后10年全面改革的重要內容。
十八屆三中全會11月12日下午閉幕。據悉,會議審議并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被稱為“中國未來10年全面深化經濟改革,全面開啟‘發展升級版’和‘奇跡第二季’的宏偉藍圖”。
公報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要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
公報提出,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要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另外,公報提出,要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來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要放寬投資準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
有關專家分析,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增長方式過于粗放,資源、能源價格的低下,導致資源難以有效配置。由于過分重視經濟增長速度,導致人均GDP水耗、能源消耗等強度,都大大高于發達國家水平。實際上在重要的資源能源中,中國人均占有量比國際平均水平都低。比如人均煤炭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7%,人均耕地只有世界的40%,同樣水、鐵礦石、石油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47%、7%。自然資源包括礦產資源的過度使用和開采,已經對生態可能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目前價格改革的重點仍是資源、能源價格,主要要解決資源稀缺性,以及環境成本問題。按照公報的內容,下一步資源、能源價格改革的步伐必然加快。而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高效配置資源,保障資源節約利用,將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起來,將是未來國土資源管理特別是資源、能源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