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市位于廣西東部,地處桂、粵、湘三?。▍^)交界處,礦產資源得天獨厚,已探明大理石、花崗巖、黑色金屬、稀有金屬等礦藏60余種,其中大理石初步探明儲量達26億立方米,約占全國大理石資源總量的八分之一,是華南地區最大的白色大理石資源產地,是廣西發展碳酸鈣千億元產業的主陣地。
近年來,賀州市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重點圍繞大理石礦無序開采等問題,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布局與要素配置、堅決整治礦山生態環境、數字化賦能資源開發監管,不斷推動碳酸鈣產業升級,構建了“礦山開采—天然石材及工藝品—碳酸鈣粉體—人造崗石—復合新材料—碳酸鈣固廢綜合利用”的“一石多吃、吃干用凈”生態循環產業體系,促進了礦產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實現了“點石成金”、有限礦產資源的價值最大化,推動形成碳酸鈣產業生態化?! ?/div>

賀州市平桂區礦山監管中心
一、核心機制
賀州市從規劃引領、資源配置、生態保護、綜合利用等全過程保障了碳酸鈣產業發展。賀州市依托得天獨厚的大理石資源,以明晰資源儲量為基礎,合理規劃礦產資源重點開采區、集中開采區,通過采礦權整合、采礦權配置向下游高端產業傾斜等方式優化礦產資源配置。按照從礦產開采到原料加工、廢石利用、高附加值產品生產的產業格局,從“山上”到“山下”做好礦山開采和產業用地保障,引導礦山開發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通過科學開展礦山綜合整治,協調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護,通過數字化賦能礦產資源開發監管,創新探索了“一石多用、吃干用凈”的碳酸鈣產業發展路徑,推動實現了礦產資源的高效率利用與最大價值顯化。
二、具體做法
一是開展資源調查,摸清礦產資源儲量。賀州市開展礦產資源儲量調查,已查明資源儲量的有金、銀、稀土、飾面花崗巖、飾面大理巖、水泥用灰巖、硅灰石等60多種礦產,主要優勢礦產為大理巖、花崗巖、鉀長石等。其中,大理巖是賀州市碳酸鈣產業的關鍵礦產,已查清全市大理巖集中在平桂區望高鎮、黃田鎮一帶,現有大理石礦山32座,大理巖礦石預測資源量26億立方米,保有的大理巖資源量約7.93億立方米,占廣西大理巖保有資源量第一位,為碳酸鈣產業發展摸清了資源底數。
二是合理規劃礦區分布,引導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加強規劃管控,優化礦產資源開發格局。出臺《賀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圍繞資源分布情況,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管控要求,在平桂區望高、黃田一帶劃定平桂區大理巖重點開采區、集中開采區,明確重點加強飾面用大理石礦產資源開發與利用。制定準入條件,引導礦產資源規?;s化開發利用。嚴控新增采礦權,實行最低生產規模準入條件控制,新出讓的碳酸鈣大理石礦山要求年生產規模須達100萬噸以上,現有礦山在辦理采礦權延續時原則上應達到礦山最低開采規模要求。
三是提高礦產和土地資源綜合配置效率,增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能力。礦產資源配置方面。整合采礦權。開展了兩輪大理石礦山優化整合,禁止“一礦多開、大礦小開”,撤銷、合并小礦山,推進集中連片開采,確保礦山開采規模與礦床儲量相適應,將平桂望高鎮牛塘等大理石重點開采片區44個采礦權整合為9個,引導礦山開發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保障碳酸鈣產業的采礦權配置。建立資源優質優用、梯級利用原則,實行碳酸鈣采礦權配置與碳酸鈣深加工產品產能掛鉤機制,優先向可降解塑料新材料、塑料母粒、高端涂料等高端產業、龍頭企業傾斜,原則上將不再出讓純粹粉體為主要粗加工產品的碳酸鈣礦山,鼓勵碳酸鈣產品供給由低級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化,確保碳酸鈣資源的高效利用與價值實現。實行“凈礦”出讓。率先探索“凈礦”出讓,推進“凈礦”出讓前期與用地用林等審批事項的銜接,確保礦權出讓符合規劃、產業發展政策要求。2023年全市實現“凈礦”出讓10宗,其中,碳酸鈣采礦權1宗,出讓礦種為大理巖,出讓資源量為8185.79萬噸,成交金額為13980萬元,為總投資30億元的生物降解母粒產業園項目提供了礦產資源保障。土地資源配置方面。按照礦石開采、基礎原料加工、下游產業銜接、配套產業促進的石材碳酸鈣新材料產業布局,從“山上”到“山下”做好采礦用地和產業用地保障。保障采礦用地。以劃撥方式保障集中開發區高樂大理石礦山采礦用地692.79畝。保障產業發展用地。在礦山“山下”就近布局石料加工項目和下游產業園區,在大理石礦石原料就近實行粗加工和倉儲配置新增建設用地896畝;在國土空間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劃定中為碳酸鈣千億元產業示范基地—賀州旺高工業區保障用地4.35萬畝,近三年已落實碳酸鈣產業項目用地共計144宗,土地供應面積達5220.73畝。

賀州市平桂區望高鎮雞心山大理石礦區
四是開展礦山綜合治理,統籌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護。推行礦山“邊開采邊修復”。針對山體破壞嚴重、大片區域裸露問題,開展平桂大理石礦山礦區范圍內“邊開采邊修復”,共劃定生態修復地塊117塊,累計投入約3.5億元開展礦山環境綜合整治,推動牛塘、高樂兩個大理石礦山完成5處孤峰削坡處理,完成復綠礦區面積2254畝。針對礦山排廢問題,在平桂區大理石礦區原有7個排廢區基礎上,新增規劃13個,容量約5000萬立方米,滿足礦山擴大生產及新增采礦權的排放需求,推動礦山容貌改觀。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出臺《賀州市綠色礦山建設管理實施辦法(試行)》,組織礦山企業采用修路至頂、自上而下、臺階式開采露天非金屬礦礦山,引進繩鋸、濕法機械鉆巖等新開采技術,淘汰舊式無吸塵裝置的鉆孔機,在礦山開采過程中抑制揚塵,建設三級循環水池滿足礦區生產用水,統一集中存放生產廢渣,減少礦山開采環境污染。全市累計建成綠色礦山44座,包含國家級1座、自治區級13座、市級30座。其中,平桂區大理石礦山中,建成自治區級綠色礦山6座、市級綠色礦山10座,實現了礦山添綠。
五是數字化賦能礦山監管,維護礦產資源資產權益。搭建智慧礦山聯合監管平臺,采用礦山實景三維模型比對、礦區攝像頭視頻智能監控和礦產品調運動態監測等技術手段實現對轄區內各礦山企業全方位、全過程實時監管,及時發現并制止礦山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實現“科技管礦”。平桂區依托監管平臺,及時發現礦山安全隱患,2022—2023年累計向礦山企業發出整改通知書98份,整改完成率達100%。構建碳酸鈣產業共治平臺,借助無人機、智能卡管理等技術手段對大理石礦產資源的開采、加工等上下游產業全流程監管,全面掌握各礦山開采計劃、生產調運等情況,掌握礦山開采總量的變化趨勢和規律,對可能出現的超量開采進行及時預警和處置,為礦山開采總量管理政策制定、基于礦山開采量規范大理石礦產資源稅費管理等提供了有效支撐。截至目前,納入該平臺管理的有礦企100余戶、加工企業1000余戶、運輸車輛2000余輛,已采集調運數據400余萬條,監管礦石調運量達19301.66萬噸,2021年至2024年7月,平桂區實現稅費征收33.95億元。
六是打造生態循環產業,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鼓勵礦產資源綜合回收利用。創新出臺《賀州市平桂區大理石尾廢礦渣綜合回收利用管理辦法》,鼓勵礦山開采尾礦、工業固廢等用于生產粉體、環保輕質磚、裝配式建筑等,實現“變廢為寶”?,F平桂區已有20家礦山固廢綜合利用企業,2021年—2023年平桂區綜合回收廢渣累計3205萬噸,收繳處置出讓收益約3800萬元。構建“一石多用、吃干用凈”生態循環全產業鏈。構建起“礦山開采—天然石材及工藝品—碳酸鈣粉體—人造崗石—復合新材料—固廢綜合利用”的碳酸鈣“一石多吃、吃干用凈”循環生態產業鏈,碳酸鈣產業鏈從單一的粉體加工逐步向人造崗石、塑膠改性、油漆涂料、塑料型材、CPVC建材等高附加值產品延伸,實現了資源最大化利用。2023年,賀州全市石材碳酸鈣全產業鏈企業已達500多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達228家。
三、主要成效
一是礦山生態環境質量有效改善。2023年,賀州市完成綠色礦山創建43座,平桂大理石礦山復綠面積達2254畝,修復廢棄礦山5927.55畝,厚植了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賀州市通過督促礦山完善抑塵設施、推進礦山廢渣綜合回收,在實現礦山經濟效益的同時,有效改善了礦區周邊群眾生活環境、農業種植環境,2023年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8.6%,5個縣區的空氣質量優良率平均為99.0%。2023年6月,賀州市平桂區大理石礦區個性問題已完成整改并銷號,綠色屏障日益筑牢。
二是綠色碳酸鈣產業經濟效益顯著。通過整合礦權,賀州市平桂區大理石礦山總生產規模已由原來的237.2萬m3/年提升至1882萬m3/年,實現了礦產資源規?;凹s化開發利用,2021—2023年度累計實際生產粉體用大理石5650萬噸,保障了下游產業的原材料供應。2023年賀州市新簽約碳酸鈣產業投資項目59個,總投資208.95億元,全市統籌推進碳酸鈣產業重大項目62個,總投資達555.19億元,全市石材碳酸鈣產業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達200.28億元,平桂區碳酸鈣新材料產業集群被認定為國家級2023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為“賀州市到2025年實現全產業鏈產值600億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有效支撐了廣西千億元碳酸鈣產業發展。
三是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賀州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重質碳酸鈣和人造崗石生產基地,先后榮獲“重鈣之都”“崗石之都”“全國碳酸鈣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等榮譽稱號,碳酸鈣產業的蓬勃發展拉動了礦山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碳酸鈣循環生態產業鏈帶動礦山機械、技術研發、產品檢測、會展交易、商貿物流、人才培養等配套產業加快發展,通過“就地取材”、構建全產業鏈體系,提供了4萬余個就業崗位,為當地增加了高附加值產品產出,近三年賀州市大理石礦礦山企業上繳稅收逐年提高,全市累計實現稅收33.95億元,打通了自然資源高效利用推動鄉村振興新路徑。
資料來源:廣西自然資源廳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