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id="usg7f"><big id="usg7f"></big></s>

        改性與改型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非金屬礦加工 > 改性與改型
         
        【技術】粉體表面改性劑這么多,該怎么選?怎么用?
        來源:中國粉體技術網    更新時間:2023-02-03 15:08:18    瀏覽次數:
         
          表面改性劑是實現粉體表面改性預期目的的關鍵,但種類繁多,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從表面改性劑分子與無機粉體表面作用的角度來考慮,應盡可能選擇能與粉體顆粒表面進行化學反應或化學吸附的表面改性劑,因為物理吸附在其后應用過程中的強烈攪拌或擠壓作用下容易脫附。
          
          1、表面改性劑選擇原則
          
          在實際選用時,除了考慮吸附類型外,還必須考慮其他因素,如產品用途、產品質量標準或要求、改性工藝以及成本、環保等。
          
         ?。?)產品的用途
          
          這是選擇表面改性劑品種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因為不同的應用領域對粉體應用性能的技術要求不同,如表面潤濕性、分散性、pH值、電性、耐候性、光澤、抗菌性等,這就是要根據用途來選擇表面改性劑品種的原因之一。
          
          例如:用于各種塑料、橡膠、膠粘劑、油性或溶劑型涂料的無機粉體(填料或顏料),要求表面親油性好,即與有機高聚物基料有良好的親和性或相容性,這就要求選擇能使無機粉體表面疏水親油的表面改性劑;
          在選擇包覆用電纜絕緣材料填料的煅燒高嶺土時,還要考慮表面改性劑對介電性能及體積電阻率的影響;
          對于陶瓷坯料中使用的無機顏料,不僅要求其在干態下有良好的分散性,而且要求其與無機坯料的親和性好,能夠在坯料中均勻分散;
          對于水性漆或涂料中使用的無機粉體(填料或顏料)的表面改性劑,則要求改性后粉體在水相中的分散性、沉降穩定性和配伍性好。
          
          同時,不同應用體系的組分不同,選擇表面改性劑時還須考慮與應用體系組分的相容性和配伍性,避免因表面改性劑而導致體系中其他組分功能的失效。
          
         ?。?)改性工藝
          
          改性工藝也是選擇表面改性劑品種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目前的表面改性工藝主要采用干法和濕法兩種。
          對于干法工藝不必考慮其水溶性的問題,但對于濕法工藝要考慮表面改性劑的水溶性,因為只有能溶于水才能在濕式環境下與粉體顆粒充分地接觸和反應。
          例如,碳酸鈣粉體干法表面改性時可以用硬脂酸(直接添加或用有機溶劑溶解后添加均可),但在濕法表面改性時,如直接添加硬脂酸,不僅難以達到預期的表面改性效果(主要是物理吸附),而且利用率低,過濾后表面改性劑流失嚴重,濾液中有機物排放超標。
          其他類型的有機表面改性劑也有類似的情況。因此,對于不能直接水溶而又必須在濕法環境下使用的表面改性劑,必須預先將其皂化、銨化或乳化,使其能在水溶液中溶解和分散。
          
          此外,選擇表面改性劑品種時還要考慮應用時的工藝因素,如溫度、壓力以及環境因素等。所有的有機表面改性劑都會在一定的溫度下分解,如硅烷偶聯劑的沸點依品種不同在100-310℃之間變化。因此,所選擇的表面改性劑的分解溫度或沸點最好高于應用時的加工溫度。
          
         ?。?)價格和環境因素
          
          最后,選擇表面改性劑還要考慮價格和環境因素,在滿足應用性能要求或應用性能優化的前提下,盡量選用價格較便宜的表面改性劑,以降低表面改性的成本。同時要注意選擇不對環境造成污染的表面改性劑。
          
          2、表面改性劑使用方法
          
          一些客戶,多方篩選確定了粉體表面改性劑的種類,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改性效果卻不是很理想,這其中,往往與表面改性劑的使用方法有關。
          
          表面改性劑的使用主要包括:用量、配制、分散、添加方法以及使用兩種以上表面改性劑時的加藥順序。
          
         ?。?)表面改性劑的用量
          
          理論上在顆粒表面達到單分子層吸附所需的用量為最佳用量,該用量與粉體原料的比表面積和表面改性劑分子的截面積有關,但這一用量不一定是100%覆蓋時的表面改性劑用量,實際最佳用量要通過改性試驗和應用性能試驗來確定,這是因為表面改性劑的用量不僅與表面改性時表面改性劑的分散和包覆的均勻性有關,還與應用體系對粉體原料的表面性質和技術指標的具體要求有關。
          
          對于濕法改性,表面改性劑在粉體表面的實際包覆量不一定等于表面改性劑的用量,因為總是有一部分表面改性劑未能與粉體顆粒作用,在過濾時被流失掉了。因此,實際用量要大于達到單分了層吸附所需的用量。
          
          進行化學包覆改性時,表面改性劑的用量與包覆率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一般來說,在開始時,隨著用量的增加,粉體表面包覆量提高較快,但隨后增勢趨緩,至一定用量后,表面包覆量不再增加。因此,用量過多是不必要的,從經濟角度來說用量過多增加了生產成本。
          
         ?。?)表面改性劑的配制方法
          
          不同的表面改性劑需要不同的配制方法,例如:
          對于部分硅烷偶聯劑,與粉體表面起鍵合作用的是硅醇,因此,要達到好的改性效果(化學吸附)最好在添加前進行水解。
          
          對于使用前需要稀釋和溶解的其他有機表面改性劑,如鈦酸酯、鋁酸酯、硬脂酸等要采用相應的有機溶劑,如無水乙醇、異丙醇、甘油、甲苯、乙醚、丙酮等進行稀釋和溶解。
          
          對于在濕法改性工藝中使用的硬脂酸、鈦酸酯、鋁酸酯等不能直接溶于水的有機表面改性劑,要預先將其皂化、銨化或乳化為能溶于水的產物。
          
         ?。?)表面改性劑的添加方法
          
          添加表面改性劑的最好方法是使表面改性劑與粉體均勻和充分地接觸,以達到表面改性劑的高度分散和表面改性劑在粒子表面的均勻包覆。因此,最好采用與粉體給料速度連動的連續噴霧或滴(添)加方式,當然只有采用連續式的粉體表面改性機才能做到連續添加表面改性劑。
          
         ?。?)表面改性劑的加藥順序
          
          由于粉體表面,尤其是無機填料或顏料表面性質的不均一性,有時混合使用表面改性劑較使用單一表面改性劑的效果要好。例如,聯合使用鈦酸酯偶聯劑和硬脂酸對碳酸鈣進行表面改性,不僅可以提高表面處理效果,而且還可減少鈦酸酯偶聯劑的用量,降低生產成本。
          
          但是,在選用兩種以上的表面改性劑對粉體進行處理時,加藥順序對最終表面改性效果有一定影響。
          
          在確定表面改性劑的添加順序時,首先要分析兩種表面改性劑各自所起的作用和與粉體表面的作用方式(是物理吸附為主還是化學吸附為主)。一般來說先加起主要作用和以化學吸附為主的表面改性劑,后加起次要作用和以物理吸附為主的表面改性劑,但最終要通過應用試驗來確定。
          
        粉體技術網 非金屬礦 石英 碳酸鈣 高嶺土 膨潤土 重晶石 硅灰石
         
        相關信息 更多>>
        硅灰石改性技術簡述2013-05-30
        葉臘石表面改性技術概述2013-06-03
        石英表面改性技術簡述2013-06-03
        方解石表面改性技術簡述2013-06-04
        超細粉體材料表面改性研究進展(三)— 機械力化學改性2014-01-06
        超細粉體材料表面改性研究進展(四)— 膠囊式改性2014-01-10
         
        我要評論

        人物訪談 更多>>

        企業動態 更多>>

        熱點綜述 更多>>

        自愉自愉自产国产91|性欧美VIDEOFREE护士动漫3D|无码办公室丝袜OL中文字幕|超频国产在线公开视频|亚洲国产人成自精在线尤物
        <s id="usg7f"><big id="usg7f"></bi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