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非金屬礦資源豐富,多種礦種儲量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實的非金屬礦資源大國。但是目前,我國非金屬礦業發展總體是粗放型的,主要靠擴大規模實現經濟增長,存在著重復建設普遍、資源綜合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嚴重、尾礦利用尚未起步、企業效益不高、多數礦種產品產能過剩、主要優勢礦種產品高值化系列化程度低、戰略性非金屬礦資源儲備制度尚未建立、技術與裝備及產品開發和應用不能支撐產業發展、行業運行的統計數據不完整從而難以引導企業發展等問題。而要實現非金屬礦的節約、高效和綜合利用,就必須進行精細加工。
非金屬礦物精細加工的重要性
非金屬礦物精細加工是指非金屬礦從原料到選礦提純及產品加工,都需要做精品,并注重技術創新和市場的應用開發。
非金屬礦工業體系是指由地質勘察、采選加工、到礦物原料、礦物材料及制成品生產,以及設計研發到信息及應用市場服務即經營貿易等一條長長的產業鏈,非金屬礦精細加工就是這條產業鏈的牢固銜接。
近年來,機械法研磨納米級粉體、粉體在粉碎過程中直接球形化、插層法制備層狀納米材料、無污染選礦技術等非金屬礦精細加工技術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非金屬礦產業的發展。
精細加工是非金屬礦行業搭乘“七大新興戰略產業高速發展列車”的關鍵
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就是調整產業結構,改革經濟增長方式。其核心內容就是發展七大新興戰略產業,即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國民經濟調結構轉方式是給非金屬礦行業發展的一次良好契機:那就是與七大新興產業掛鉤——凡是節能環保的事就聽;凡是生物工程的事就學;凡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事就跟;凡是新能源的事就問;凡是新材料的事就鉆;凡是高端機構裝備的事就看;凡是新能源汽車的事就靠!
正像專家反復強調的那樣,由于非金屬礦應用主要是靠它的結構及物化物性,一般不經熔煉,使用前不象金屬那樣要高耗能。資源來源廣泛,有自生、伴生、廢棄物,即節能又降低環境負荷;很多礦種自己具有保溫節能屬性,是節能減排產業必不可少的原料;粘土類礦物顆粒細、比表面高,具吸附性、多孔性、陽離子交換性,對環保節能、生物工程意義極大。非金屬礦本身的特殊功能完全可導致新材料的誕生。此外親合性和復合功能注定它是天生的優質創新填料添加劑、復合材料、基元物質,因此也是新興產業發展的天然盟友。高端機械裝備的高速、耐摩、高溫、高壓要求絕對少不了非金屬礦。
做到七個“凡是”就得靠精細加工,精細加工創新了非金屬礦進入產業的技術條件。幾乎大多數非金屬礦都可以在精細加工之后成為新材料,這種新材料可以是高薪材料,如信息化技術用石英材料,也可以是生活用品及一般工業用品。各種塑料新材料所派生的生活制品、物美價廉的玩具,都是優質適路的碳酸鈣或其他礦種填料產品。
為幫助我國非金屬礦企業成功實現轉型升級、提升非金屬礦企業市場競爭能力,中國綠色建材發展聯盟全國非金屬礦專委會、中國粉體技術網聯合國內非金屬礦行業頂級專家,隆重推出2017首屆礦物精細加工技術高級研修班。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粉體技術網官方微信(粉體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