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納米材料與介觀物理”研究小組,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碳納米結構的制備、物性與應用基礎研究。最近,該課題組博士生范慶霞、張強、周文斌在中科院院士解思深、研究員周維亞的指導下,基于連續直接生長的透明導電碳納米管網絡,設計并制備出一種新型的連續網絡復合薄膜的太陽能電池,其能量轉換效率可達10.2%。
目前,傳統硅基太陽能電池依然占據主流光伏市場,然而,限制硅基光伏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其生產成本偏高、制備過程繁瑣。所以發展高效率、低成本、大面積和適合大規模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已迫在眉睫。宏觀碳納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學、電學、光學等性質,而且是柔性的。通過調節生長參數,可以獲得高透光率(可達95%)、高電導率(105S m-1)的碳納米管薄膜。碳納米管和硅可以在室溫下形成p-n結,無需傳統硅基太陽能電池中的高溫摻雜,這種新型的低成本太陽能電池易大規模生產,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機導電聚合物可以通過溶液方法在溫和的條件下與硅形成異質結,同樣可以避免硅基太陽能電池中制備p-n結所需的高溫過程。
該課題組通過分析由同樣的材料在相同的工藝條件下分別制備的PEDOT:PSS/Si、CNT/Si和PEDOT:PSS-CNT/Si三種體系基本結構的太陽能電池,發現將透光率和導電性均優異的CNT薄膜和PEDOT:PSS按照精心設計的結構結合起來,能充分發揮CNT薄膜和PEDOT:PSS各自的優勢。首先,PEDOT:PSS-CNT復合薄膜擁有更優異的透明導電性質;其次,PEDOT:PSS能夠填充CNT網絡的空隙,使得PEDOT:PSS和CNT共同與硅接觸形成p-n結,相比于CNT/Si電池大大增加了有效異質結面積;更重要的是CNT連續網絡可作為載流子傳輸的高速網絡,使復合網絡薄膜增加了p型層的空穴傳輸能力。新型結構電池的模型和性能提升機理,主要歸結于PEDOT:PSS和CNT連續網絡形成的獨特復合結構產生的協同效應。
該工作提供了一種高效、高重復性、易大面積制備的基于有機物和CNT網絡復合薄膜的光伏器件。
資料來源:中國科技網
更多精彩!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粉體技術網官方微信(粉體技術網)
|